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科普阵地 - 科普文章
剑门关上话船山
发布时间:2024-01-02  来源:本网  点击量:236

剑门关上话船山

  

□  徐国文


(一)名号巴蜀第一家


现在正值四海清平,民富国强的时代。人们吃好了喝足了,还想出去看一看,转一转,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,饱览各地的风土人情,因此,各地政府顺应民心,都倾力打造本地的旅游名片。据说遂宁市蓬溪县正以张船山这个清代文化名人为依托,打造“张氏祖居地,巴蜀第一家。移民寻根处,休闲养生园。”

说起这“巴蜀第一家”,可不是浪得虚名,从张船山这一辈上数五代,张家五世为官,可谓是世代簪缨,官宦世家。张船山的高祖张鹏翮(1649-1725),是清代康熙、雍正朝名臣,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,太子太保、太子太傅,是当朝宰相,官居一品。曾祖张懋诚(1667-1737),官至通政使、署工部右侍郎。祖父张勤望(1694-1757),官至山东登州知府、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。父亲张顾鉴(1721-1797),官至云南开化知府。张船山官至山东莱州知府。这张家五世朝中为官,名号巴蜀第一家,实在是名至实归。

说起这张家五世为官,家族兴旺,绵延一百多年,可以说是名门望族,但要说是“巴蜀第一家”,也许有朋友却不这么看。            这是为什么呢?远的不说,就拿近代我们巴蜀出现的风云人物来说,那是一点不逊于张家的。

远的不说,就拿现代来说。比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军总司令朱德元帅,足智多谋的刘伯承元帅,元帅诗人陈毅,导弹元帅聂荣臻等等,这些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,叱咤风云,在共和国的建设中呕心沥血,功勋卓著呢?和张家相比,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长江后浪高前浪!这样看来,我们巴蜀真可算得是,地杰人灵,人才辈出了。的确是这样,只不过,当下为了旅游开发,发挥名人效应,这样说来,也不算为过 。

朋友,你知道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什么?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而要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,就只有读书科举这一条路。古代读书人科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梯:童生,秀才 ,举人,进士。很多读书人往往终老童生,连做秀才的机会都没有,更别说举人和进士了。读书人要登上进士这一步,那真比难蜀道,难于上青天! 所谓身登龙门,身价百倍。明代作家吴敬梓在《儒林外史》中写了一个人物,名叫范进,这个老秀才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尽人皆知的了,他一旦得知自己中了举,竟欢喜的发了疯,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就改变了!

 的确是这样,你看,范进没中举之前,家里穷的揭不开锅,他的老丈人胡屠父一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,平时想挖苦就挖苦,想骂就骂。可是,等到范进一旦中了举,就从癞蛤蟆变成了天上的文曲星!左邻右舍更是送米的送米,送肉的送肉,连城里的张乡绅也送住房来了!生怕巴结不上。你看,连只中了一个举人的范进都这样,更何况是高一级的进士呢?我知道古人中了进士,不仅是本人天大的喜事,还是家族的盛事,更是当地的荣耀。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: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,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。 孟郊曾写到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夜看尽长安花!张家一门四进士,五世为官,确实是不可多见!这样看来,张氏家族,在当时的巴蜀称为“巴蜀第一家”,也不算是浪得虚名了!


(二)为政治民显仁心


说了这一阵张船山,我们还没有对今天话题的主角作一个详细的介绍呢。张船山(1764-1814) ,是清代杰出诗人、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诗论家,著名书画家。名问陶,字仲冶,又字柳门,因为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,形状如船,名叫船山,就自号船山,也称"老船";又因为善于画猿猴,所以又自号"蜀山老猿"。他是乾隆五十五年(1790)进士,曾经当任翰林院检讨、江南道监察御史、吏部郎中。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,辞官后寓居苏州虎邱山塘。晚年遨游大江南北,嘉庆十九年(1814)三月初四日,病逝于苏州寓所。张船山,作为清代大诗人,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为后世留下了那些文化遗产呢?

据历史资料显示,张船山著有《船山诗草》,保留下来的诗3500余首。他的诗天才横溢, 与当世的袁枚、赵翼合称清代"性灵派三大家",被誉为"青莲再世"、"少陵复出"、这样的夸赞可不是随口乱说的,“青莲再世”,那就是再世李白;"少陵复出",那就是当世杜甫。同时他还被称为清代"蜀中诗人之冠",是元、明、清巴蜀第一大诗人。张船山自幼受家庭熏陶,在他的父亲直接教导下,与哥哥问安、弟弟问莱发愤攻读。 张船山饱览群书,博研名画,勤学苦练,少年时就胸怀远志,才华崭露。十五岁时写了《壮志》一诗抒怀:"……咄嗟少年子,如彼玉在璞。光气未腾天,魍魉抱之哭……。"少年壮志,气概不凡。虽家中生活窘困,仍顽强坚持学习,想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前途。

可能有的朋友要疑惑了,前面说张船山家里五世为官,怎么会生活困窘起来呢。原来张船山家,因为他的父亲张顾鉴受到了荆门"失出"案牵连,不但丢掉了官帽子,家产还基本赔光,甚至连住房也为豪强占夺了,全家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,经常四处奔走,靠借贷过日子,有时家里连锅都揭不开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改变家庭状况和个人命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对于张船山来说,只有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一条路可走了。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,张船山终于在乾隆五十五年庚戌(1790)中了进士,点翰林院庶吉士,开启了他的风云仕宦之路。张船山一生仕途也不算很顺利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三月,他被授为翰林院检讨。 嘉庆二年(1797)秋,因为父亲去世,在家守孝三年。嘉庆五年(1800)八月,在顺天乡试做校阅试卷的房官,第二年奉派教习庶吉士,九月又做校阅试卷的房官 ,嘉庆十年(1805)九月,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,奉派巡视北京南城。嘉庆十四年(1809)春,做会试同考官,七月,改任吏部验封司郎中。嘉庆十五年(1810)七月,终于到了地方,出任山东莱州知府。可以这么说,张船山自从 当官那天起,二十年来一直担任的是朝中清闲职务,这是很难施展他为政治民的才能的。他终于走出庙堂,为政一方,获得一展身手,实现自己兼济苍生的人生理想的的机会。那么,他做莱州知府,做得怎样呢?

据地方志记载,他在莱州做知府时,栉风沐雨,跋山涉水,深入所管辖的七个县了解民情,并清理积存的案件案,考试童生,奖励提拔青年读书人。他的所作所为,深受当地的百姓爱戴。可是,在中晚期清朝的那种官场环境中,像他这样一心为民的正直官员又有多少呢? 最后不得不像他仰慕的陶渊明那样,辞官归隐。是啊,像他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的官场异类,又怎能被官场所容呢?就更别说去大展身手,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了。

据史料记载,他最后辞官的原因也是因为为民请命!当时遇到地方受灾,他请求让老百姓减免或者缓交租税,并给老百姓发放官仓中储存的粮食,用来赈济饥饿的老百姓。就这样,满腔的爱民热情,却被上司照头一瓢冷水浇下来,让张船山从头凉到脚,彻底清醒过来。他终于明白,在这样的环境下,自己得理想抱负是难以施展的,于是借口自身有病,辞官而去。他在诗中这样写道:

二十三年指一弹,非才早愧不胜官。

云衣久已轻如叶,虎背抽身也不难。

明代有位闻名的县令徐九经说了一句天下人都爱听的话: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。张船山为官一方,一心想为民做主,但又做不了主, 只得像他心中的偶像陶渊明那样,毅然虎背抽身,转身离开,但他离开时,并不是了无牵挂,却还心有所系。他牵挂的是莱州歉收,心系的是老百姓饥饿贫困。于是就拿出自己历年的积蓄,捐了七百石谷子,用来救济饥饿的百姓。也许有人会说: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,这七百石谷子,对于多年当官的张船山来说,只是九牛一毛罢了,殊不知这七百石谷子,的确是张船山的全部积蓄! 这七百石谷子,对饥饿的老百姓来说,只能是杯水车薪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;这七百石谷子,但对张船山来说,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力量了,献出自己最大爱心了!这样仁慈的胸怀,从古至今,能有几人?他在诗中这样写道:

天意苍茫地苦贫,救荒无策愧临民,

辞官也作飘零计,忏尔流亡一郡人。

张船山虽然辞了官,但他心里还是牵挂着老百姓,对眼前所看到的游民的困苦也是满满的同情,我们从他这首《平度昌邑道中感事》的诗中可以读出,他的忧国忧民的仁爱之心。

其实,对于张船山的政绩史书记载并不详细,倒是民间对他在做官时的断案有着很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,如“拒奸杀人案”,“罚喝洗澡水”,“喝酒审无赖”等等,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。洗澡水那么脏,怎么能喝呢? 洗澡水的确是脏,但偏偏就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喝了洗澡水。话说在张船山的治下,有个名叫杨二姐的小美人远近闻名,还没嫁人;邻居无赖李大根看上了杨二姐的,几次托人求婚都碰了钉子。这个李大根长不但长得丑,而且还是一个大草包。按说求婚不成就该放弃,可是李大根就是贼心不死,有事没事就想凑上去亲近杨二姐。 有一回,李大根在杨二姐家门前闲逛, 突然,李大根听到水响声,他立即明白这是杨二姐在洗澡,顿时心花怒放,眼睛都绿了。这样的好机会他怎么能错过呢!于是马上凑到窗户上偷看。哪知他激动过了头,弄出声响,把杨二姐吓了一跳,大呼救命。这是左邻右舍的人冲过来把他绑了,押送到官府。张船山查明真相,作出判决,打李大根40大板,杨二姐的洗澡水由李大根用大碗装了喝完。左邻右舍都来看李大根喝洗澡水,那李大根虽然平时横行乡里,但在清官张船山面前,也只得认栽,咕咚咕咚地喝完那杨二姐的洗澡水。在场的老百姓没有不拍手称快的,都夸张船山是包青天再世啊!

 辞官后的张船山并没有回到家乡遂宁,由于他为官清廉,两袖清风,辞职后连回家乡生活的资费盘缠都不够;恰逢在扬州做官的同乡向他发出了邀请,张船山就全家南迁,在江南临时租房住下。 张船山在江南的日子里,有时候游历江南美景,有时候潜心学问,有时候吟诗作画。到吴门时,病情加重,就留在虎丘寓所,自号"药庵退守"。他的寓所位于苏州山塘街青山桥附近,邻近白居易祠,于是给他的寓所取名为"乐天天随邻屋"。张船山晚年历经忧患 ,积劳成疾,医治无效,于嘉庆十九年(1814)三月初四日(公历4月23日)申时,病逝于苏州寓所,享年51岁。张船山去世时,家境萧条,三个女儿还没成家,无力扶灵柩回乡,就把棺材寄放在苏州玄墓山,一年后,得到鲍树堂太仆的资助,才能够归葬故乡祖茔, 周、林两夫人也葬在这里。一代文豪终于落叶归根,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,虽然没能到达理想的彼岸,却终归停泊在故乡的港湾。


(三)才子佳人成美眷


官场的不幸,却是诗人的大幸。张船山可以说是清代屈指可数的大才子之一,中国有句古话,宝剑赠英雄,才子配佳人。对于张船山这个大才子来说,老天确实没有亏待他。乾隆四十九年三月,那年张船山二十岁,在北京与四川涪陵周兴岱的大女儿结婚。第二年八月,和周夫人一起乘船回川省亲,十月在途中生一个女儿,周夫人因为有病,就与女儿留在涪陵娘家。 第二年五月,周夫人在涪州因病去逝,不久女儿而也不幸夭折。这对张船山来说,可算是巨大的打击。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,船迟又遇打头风!这时,张家家境更为困顿,有时竟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。

 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张船山时来运转,这年秋天,张船山和哥哥张问安去成都参加乡试。因为张船山所写诗歌传抄的人很多,名气很大,成都盐茶道林儁爱慕张船山的文才,将女儿林韵徵许配给他。乾隆五十二年九月,在盐茶道官署成婚,从此成就了一对神仙眷侣。

说到这里,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林和靖的故事,他一生对梅花和鹤情有独钟,世称梅妻鹤子。他的一首咏梅花的诗很有名:

山园小梅
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
张船山一生对梅花也情有独钟,有梅花八咏传世:这里选录其中一首 :

 回首山林感旧踪,雪花吹影一重重。

记从驿使春前折,又向瑶台月下逢。

对客岂无能舞鹤,赏心还是后凋松。

天人装束天然好,便买胭脂画不浓。

 在这首诗里,诗人赞美了梅花的绝世之美,写出了梅花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深情。诗中的梅花,也不是开在冰天雪地的那一抹红艳,而是与诗人惺惺相惜心有灵犀的红颜知己。这位红颜知己就是他的妻子林韵徵。

林和靖一生虽然爱梅爱鹤,但最后只能孤老终身。而张船山就幸福多了。他的妻子林韵徵是位美慧多情,能诗善画的蜀中才女,更是他的知音!林韵徵也在诗里应和道 :

爱君笔底有烟霞,自抜金钗付酒家

修到人间才子妇,不辞清瘦似梅花。

你看,这林小姐,也心甘情愿作张公子笔下的梅花呢。 他们二人还被列入中国历史上才华卓绝的十对知音夫妻。

那么,其他九对夫妻又是那些人呢?他们是: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,宋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、陆游和唐婉、赵孟頫和管道升,明代叶绍袁和沈宜修、钱谦益和柳如是,冒辟疆和董小宛。清代的奕绘和顾太清,沈复和陈芸。其中宋代的李清照因为时代变故,金军南下,山河破裂,晚年漂泊,实在令人同情。陆游和唐婉本是夫妻恩爱,但横遭家长的干涉,有情人终不能成为眷属,怎不叫人叹惜!

张船山和林韵徵一生幸福美满,叫人羡慕!张船山还不忘与大家分享他的幸福,秀秀夫妻的恩爱。他在诗中写道:

房帏何必讳钟情,窈窕人宜住锦城;

小婢上灯花欲暮,蛮奴扫雪帚无声。

春衣互覆宵寒重,绣被联吟晓梦清;

一事感卿真慧解,知余心淡不沽名。

一对恩爱夫妻,心心相印,有如天上神仙眷侣,真叫人只羡鸳鸯不羡仙啊!


        (四)兄弟深情寄剑门


 张船山的诗写得好,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弟媳的诗也写得不错。这就出现了清代诗坛的一个奇观,“三兄弟,三妯娌”诗人,张问安(兄)、陈慧姝(嫂),张问陶(弟)、林韵徵(弟妇),张问莱(弟)、杨古雪(弟妇)。他们相互酬唱,留下一段文坛佳话。其中张文莱的夫人杨古雪还是广元旺苍的才女呢!

大家知道,古代出四川主要有两条路可走:一条是走水路,经三峡出四川,但由于水流湍急,地势险恶,一般不选择这条水路,像李白写的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那也只是浪漫诗人的笔下生花罢了,真正要从三峡出川,可是滩限浪急,九死一生啊!像张船山这样的世家子弟,当然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。他们自然会选择第二条出川的道路,那就是沿金牛道出剑门越秦岭过潼关进中原上北京这条路,这条路虽然有点绕,但是脚踏实地,相对安全一些。

这样看来,张家兄弟家居蓬溪,赴京求取功名,多次途径剑门关也不是偶然的了,特别有趣的是,张家兄弟好像对剑门关情有独钟,都留下了吟咏剑门关的诗歌。张船山写下了《入剑阁》 张问安写下了《剑门关》。

我们剑阁,除了天下闻名的剑门关之外,翠云廊也是闻名世界的自然奇观,它北起昭化,南至阆中,西到梓潼,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。据说自秦时到现在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从古至今,无数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张氏兄弟途经剑阁, 面对千年古柏翠云廊,他们一挥如椽大笔,也留下了精彩诗歌。张船山写了《剑门官道古松歌》、张问彤写了《剑州柏树》。

剑阁的一山一水,一木一石,都能激发他们的诗情,写出动人诗篇,他们多次途经剑门,投宿武连驿,在这里留下了他们书写兄弟情深的精彩华章。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张问陶的《武连驿读予与亥白兄旧题寄怀二首》第二首:

隔窗时有白云飞,一树蝉声落紫薇。

曾是昔年携手处,奇峰十万望君归。

你看,在两百多年前的一个细雨霏霏的黄昏,一个衣袂飘飘的公子,独立在剑山深处的武连驿站的客栈窗口,他负手而望,满脸愁云,两眼迷茫,看着看着,突然,在烟雨苍芒之中,有两个公子骑着马翩翩而来,有说有笑,那不是哥哥问安,弟弟问彤是谁?公子满脸欢笑,高呼:大哥!弟弟!突然,一片黄叶落在他的头上,公子蓦然一惊,不禁哑然失笑,摇摇头走进栈房,提笔吟诗,写下他对手足的思念之情。这位公子就是当年独处武连的张船山。

张船山的诗的确使人感动,哥哥张问安也在武连留下了精彩的诗篇:《重宿武连驿怀船山》。

一年不见苏叔同,古驿重来损客颜。

应是京城尘土里,披图高枕对青山。

这首诗是乾隆乙卯(1795)正月,张问安和弟弟张问彤由遂宁启程上北京,以应恩科会试,二十九日投宿武连驿。这时,问安自然就会想起当年和弟弟船山一起北上赴京赶考的情形,也曾同住在武连驿站。兄弟俩联床夜话, 谈古论今,吟诗论文, 其乐融融。而今问安一人独自重来武连,不见了亲爱的才气横溢的弟弟,怎不叫人孤独寂寞,惆怅忧伤呢?他倚门北望,好像看到了在漫天尘灰的京城之中,船山正看着当年兄弟俩的题图画,默默地思念着哥哥呢,这真可谓是手足相连,心有灵犀啊!

张问陶的堂弟张问彤也是一位诗人,他经过剑门关时,同样留下了感人的诗歌:《剑关人日》

八年眼底旧云山,此去新愁泪欲潸。

洛下相思人日酒,离家已出剑门关。

这首诗是张问彤离家北出剑门时写下的一首思亲和表达离愁的诗。这个时候正时全家团聚的人日佳节,而问彤单人匹马,走在崎岖不平的金牛道上,只听山风呼啸,望前程,烟雾茫茫,看回路,家山何在?从前还有兄弟相伴,眼下兄弟天各一方,想到这里,张问彤不禁潸然泪下!

张问彤也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,面对此情此景,他不由联想到晋朝的张翰。张翰和贺循一同到了洛阳,被齐王司马囧召为东司马大曹掾,当时政事混乱,张翰为了避祸,很想回到南方,就借口说,看见秋风已经吹起,思念吴中的菰菜、蒓羹、鲈鱼脍,辞去官职回到了故乡吴地。有人对他说:“你先生只为了图一时的痛快,难道不为你的身后名考虑吗?”张翰回答说:“纵使我有身后名,怎么比得上当下的一杯酒呢?”是啊,张翰辞官回到故里,与家人团团圆圆,痛饮美酒,可眼下的张问彤却在团圆之日远离家乡和亲人,怎不叫他伤感呢?

青山依旧,绿水长流,时光一去两百多年, 张氏兄弟笔下的剑门关依然雄伟险峻,翠云廊还是古木森森,所不同的是,昔日的艰难蜀道,而今已是公路如网,高铁如龙,!剑门关上,欢声笑语,翠云廊下,游人如织 !

血浓于水,手足情深。张氏兄弟相聚武连这一段美好感情,至今令人感动。昔日的古驿武连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今天的武连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小城镇,处处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不复从前的荒凉冷落。如果时光穿越,他们再过武连,一定会住在豪华舒适的大宾馆里,品茗饮酒,谈笑风生,感慨时代的变迁,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!

总观张船山跌宕起伏、波澜壮阔的一生,仁爱二字贯穿始终。这其中有对亲人的关爱,对百姓的怜爱,对自然的热爱,这种深厚的感情,博大的胸怀,都体现在他那飘逸灵动清新自然的诗文之中。它像春雷、夏雨,又像惊涛骇浪、万马奔腾,还像大海龙吟,深山虎啸,最后汇成黄钟大吕,满天彩霞,它将永远回荡在时间的长河,舒卷在历史的天空!最后,我在这里写了几句的诗文,用来表达对前辈的敬意:

剑山老树头

徐国文

往昔芳华早已休,尚余铁骨剑山头。

钻岩抱石蟠根劲,化作峥嵘一段秋。


作者系剑阁职业高中学校教师。

Copyright (c) 2015 www.gykpw.com All Right Reserved.   广元市科普网 版权所有    蜀ICP备15018667号-1
联系电话: 0839-3267780    协会QQ:1522771519   办公地址: 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科兴园一期2楼东区1号   主管单位: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    主办单位:广元市科普作家协会  
   技术支持:程友科技   川公网安备5108020200106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