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石的故事
□ 冯菊
初见菊花石是在一个奇石加工场。 记得老板拿出一块电视遥控板大小、形状也十分好看的黑色石头,右上角有一朵大大的、白白的花。花瓣明显,线条非常优美,也显得十分流畅,黑白分明,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一种独有的光。这种光立即抓住了我的心,我与这块石头立即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链接,仿佛我就是她,而她化成了我。我立即问老板,这是什么石头?老板说:因形似菊花,叫她菊花石。我欣喜的问老板,能卖吗?老板说这是客人拿来加工的,他也不舍得卖。 
菊花石,一种美丽的石头,高雅、精致和美丽的艺术品,从此心心念念的走进了我的生活。 在中国奇石文化中,菊花石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收藏品,被视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装饰价值的石头。 菊花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物,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时代。菊花石的形成需要石英晶体和石英纤维同时存在,这种条件只有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才能出现。在地球上的火山喷发过程中,熔岩和热气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,形成菊花石这种美丽的矿物。 因其形状和花纹独特而备受珍视。菊花石色泽也十分丰富,具有翡翠绿、淡紫、粉色等颜色,同时花纹也会呈现出像真正的菊花一样的形状。 菊花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,但最著名的出产地是中国和印度。在我国,菊花石的产地主要在云南省、广东省、海南省等地。云南省的昆明,曾是菊花石的主要产地之一,被誉为“奇石之乡”。 而旺苍,我美丽的家乡,就是出产菊花石的地方。 终于在去年的有一天,我在奇石协会群里邀约同伴去寻访菊花石。第一次开车到五权,尽管路途十分遥远、道路曲折蜿蜒,也丝毫阻挡不住我对菊花石的向往。 到了采石场,几台长臂挖掘机正在轰鸣,高大的山体被销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。菊花石就隐藏在这些石头之中,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她、欣赏她,带她回家,让她再一次美丽的绽放,展示她傲人的独特魅力。 众里寻她千百度,她在碎石中等我。在碎石中小心翼翼的寻找下脚之处,用力翻开对我而言的那一块块巨石,一次次的希望,一次次的失望。时间加速的流逝,让人从热血沸腾中逐渐清醒,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冲击,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她就静静地躺着,没有言语、没有舞蹈,只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。激动地心仿佛就要跳出来了,就是她就是她,嘴里没有意识的喃喃自语,眼里突然就有了一丝的灼热,刹那之间浑身充满了无穷的能量,喊到:找到了,我找到一块了。 唐朝诗人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,《赠卫八处士》一句:“菊花残满地,香断有谁怜。”这里的“菊花”指的就是菊花石,描写了菊花石的美丽和孤独。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其中有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这里的“翠”指的是菊花石的翠绿色,这首诗中将菊花石与大自然的美丽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深思念之情。 宋代诗人苏轼也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《题西林壁》中有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隔座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莫思量。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深院静无人,细烟悄悄生。”其中的“柴门闻犬吠”这一句,正是指的菊花石的另一种石纹。菊花石的花纹多种多样,其中有些花纹会像柴炭一样,因此又被称为柴石纹。 制作菊花石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: 1. 采石:在矿山中寻找具有菊花石特征的原石。 2. 切割:使用切割工具将原石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。 3. 磨光:将切好的菊花石进行磨光,使其表面光滑,凸显花纹和颜色。 4. 手工修整:利用手工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打磨,以保证菊花石的完美品质和外观。 在我的案头上,就放着那块被加工好的菊花石。原本硕大、约百十来斤的一块石头最后被切割成了二三十斤的菊花石。黑黑的底色衬托出菊花的高贵、雅洁,光滑的石面泛着诱人的光芒。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,菊花也是一种象征着高贵、纯洁和优雅的花朵。因此,菊花石和菊花的象征意义相得益彰,成为了一种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的宝石。 奇石千千万,菊花石最珍。菊花石的自然神奇之美与心灵的淡泊之意相得益彰,不禁让人神思以抚昔、凝志以追远,她的坚韧和美丽会伴我走得更远,努力追寻诗和远方的脚步不会停下。
作者系旺苍县群众文化馆工作人员。 |